新华社青岛7月25日专电 1994年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始编制价格指数,并设定起点为100点,而截至今年6月底,该价格指数已经跌至98.6点。“我们钢铁价格已经跌破了19年前的价格,整个行业生产经营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地。”中钢协党委书记兼副会长刘振江显得忧心忡忡。
刘振江是25日在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在青岛举行“2013中国煤焦产业链供需形势高峰论坛”上做出上述表示。
据了解,2013年上半年全国产钢3.89亿吨,同比增长7.4%,钢产量增速高出国家钢材消费增速4.8%的2.6个百分点。2013年上半年,中国产钢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49.4%,比去年同期上升2.7个百分点。2013年2月份粗钢产量日产水平创造历史新高,日产量约227.16万吨,比2012年日产最高水平高出12.5%。
由于钢产量增长太快,钢产量增长大于需求的增长,造成钢材积压,钢材价格跌回到20年前,到今年6月底钢材价格指数跌落到98.52。比年初下跌了6.79个点,比去年同期下跌35.88个点,跌幅达到26.7%。
钢产量创历史最高点,钢材价格跌破最低点。刘振江认为,这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,人为对产能释放没有理性控制造成的结果。“全行业不情愿地走入难以度日尴尬境地,钢材价格已经不如19年前,而生产成本却比19年前增加了5倍到6倍。”
目前,钢铁协会统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现在已经达到了43%,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。6月份全行业再次进入亏损状态,6月份当月亏损6.9亿。钢厂二季度总体效益不如一季度。
“我们自己对客观情况的变化,对市场的变化还没有适应。”刘振江指出,钢铁企业对需求的减缓,对订单的减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,产能释放还没有顺应国家已经调整的发展速度,“有的还在期待刺激政策,还在期待钢材需求有大增长。很多企业不想面对现实,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连年高速扩张的不可持续性。”
对于下半年的全行业走势分析,刘振江表示下半年由于仍处于经济调整,平稳增长的大环境下,需求增长预期不可能明显拉高。
“钢铁生产控制总量仍然是关键,”刘振江认为,钢铁工业要为发展现代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,必须延伸产业链。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,在与服务业的联系上必须要加强。
参会的多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对刘振江的看法表示赞同。他们认为,调结构是当前全国经济的重点,而钢铁企业更是要适应这样的趋势,推动转型的方向就是向现代钢铁服务延伸,而不能再简单地走“一次性销售”的发展模式,应该向产品服务要效益。